主條目:二十國集團會議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峰會負責籌備領導人峰會並執行其決定,其成立是為了應對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人們日益認識到主要新興國家沒有被充分納入金融體系,全球經濟討論和治理的核心。此外,還舉行了G20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峰會。
2008年在華盛頓特區首次舉行峰會後,G20領導人每年舉行兩次會議:2009年舉辦在英國倫敦和美國匹茲堡,以及201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南韓首爾。[21]
自2011年法國擔任G20主席國以來,峰會每年僅舉行一次。2011年於法國康城舉辦,2012年於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辦,2013年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2014年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2015年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辦,2016年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辦,2017年峰會在德國漢堡舉行,2018年峰會在阿根廷布宜羅富艾利斯舉行,2019年峰會在日本大阪舉行,2020年峰會於沙地阿拉伯利雅得舉行,但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峰會以線上視像方式舉行,2021年峰會在意大利羅馬舉行,2022年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舉行。[22]2023年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2024年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2025年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
自2010年以來,G20還舉行了多次部長級會議。農業部部長級會議於2011年和2012年舉行;2012年和2013年舉行了外交部部長會議;貿易部部長於2012年和2014年舉行會議,就業部長級會議自2010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23]
2012年,G20成員國及其他受邀國旅遊部長、代表團團長,以及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世界旅遊組織等旅遊領域組織的代表。旅遊組織在墨西哥梅里達舉行了第四次G20會議,重點討論「旅遊業作為創造就業機會的手段」。這次會議和世界旅遊理事會的簽證影響研究的結果是,隨後於6月18日至19日在洛斯卡沃斯召開的G20領導人會議將首次認識到旅遊的影響。那一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宣言增加了以下聲明:「我們認識到旅行和旅遊業作為創造就業、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工具的作用,並在認識到各國擁有控制外國人入境的主權權利的同時,我們將努力制定旅行便利化舉措,以支持創造就業、高質量工作、減貧和全球增長。」[24]
2014年3月,澳大利亞時任外長朱莉·畢曉普在澳大利亞主辦2014年布里斯班G20峰會時,提議禁止俄羅斯參加峰會,原因是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金磚國家外長隨後提醒畢曉普,「二十國集團的託管權平等屬於所有成員國,任何一個成員國都不能單方面決定其性質」。
2016年,G20將其對2030年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分為三個關鍵主題:促進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保護地球免遭退化; 進一步加強與低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G20杭州峰會上,成員們商定了行動計劃,並向成員國發布了高級別原則文件,以幫助推動議程落實。[25]
印度尼西亞於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擔任G20主席國。在擔任主席期間,印度尼西亞重點關注全球COVID-19大流行以及如何共同克服與之相關的挑戰。印度尼西亞擔任G20主席國期間的三個優先事項是全球衛生架構、數碼化轉型和可持續能源轉型。
印度自2022年12月1日起擔任G20主席國,2023年9月9日至10日在新德里舉行。在2023年8月26日的採訪中,納倫德拉·莫迪總理對印度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二十國集團國家不斷發展的議程表示樂觀,轉向以人為本的發展方針,與全球南方的關切相一致,包括解決氣候變化、債務重組等問題 通過G20債務共同框架以及全球加密貨幣監管戰略。G20因非洲聯盟的加入而擴大規模,這也是自1999年以來首次加入。[26][27][28][29][30]
2024年主席國巴西推出了G20社交空間,該組織將首次讓民間社會參與辯論,參與峰會的討論和政策制定並為其做出貢獻。[31]
輪換制度
編輯
為了決定某一年由哪個成員國擔任G20領導人會議主席,除歐盟和非洲聯盟外,所有成員都被分配到五個不同的組中的一個,除了一個組外,所有組別都有四名成員,另一組則有四名成員。除第一組和第二組外,同一地區的國家被分在同一組。同一組內的所有國家都有資格在輪到本組時擔任G20主席國。因此,G20下任主席國需要自行協商選出。每年,從12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都會有不同的G20成員國擔任輪值主席國。這一制度自2010年南韓擔任G20主席國(第五組)以來一直在實行。[32][33]
為了確保連續性,主席職位得到了由當前、上屆和下屆東道國組成的「三駕馬車」的支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