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俭啬
【俭啬第二十九1】和峤性至俭1,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2不过数十。王武子因3其上直4,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5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6。
1. 俭:节省,不浪费。
2. 与:给,给予。
3. 因:趁着。
4. 上值:上班,当值。这里指上朝。
5. 何如:怎么样。
6. 而已:罢了。
和峤本性节俭到了极点,家里有很好的李树,王武子请求他给些李子,只给了不过几十个。王武子趁着他去值班,率领一群喜欢吃李子的少年,拿着斧子到果园里去,大家一起吃饱以后,把李树砍掉了,送去一车树枝给和峤。并且问道:“和你家的李树比怎么样?”和峤收下了树枝以后,只是笑一笑罢了。
【俭啬第二十九2】王戎1俭吝,其从子2婚,与一单衣,后更责3之。
1. 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为有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升任司徒。他身居高官,非常富有,但又非常吝啬。
2. 从子:侄子。
3. 责:索取。
王戎很吝啬,他的侄儿结婚,只送一件单衣,过后又要回去了。
【俭啬二十九3】司徒1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2,膏田3水碓4duì之属5,洛下无比6。契7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8筭9suàn计。
1. 司徒:三国魏晋时期的司徒跟丞相相当,职位很高。
2. 僮牧:就是僮仆。僮在古代是伺候主人的未成年人,比如书僮。
3. 膏田:肥沃的田地。
4. 碓:古代捣米用的器具。
5. 属:类,一类(人或东西)。
6. 比:并列,能够相匹。
7. 契: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8. 筹:古代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做成。
9. 筭:通“算”,计算。
司徒王戎,既有显贵的地位,又非常富有,家里的房屋、奴仆、肥沃的土地、水碓之类的东西,洛阳城里没有人能和他相匹敌。契约帐簿很多,他常常和妻子在烛光下摆开筹码来计算。
展开全文
【俭啬第二十九4】王戎有好李,卖之,恐1人得其种,恒2钻其核。
1. 恐:担心,忧虑,担忧。
2. 恒:经常,总是。
王戎家有品种很好的李子,卖李子时,担心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子核钻破再卖。
【俭啬第二十九5】王戎女适1裴頠wěi,贷2钱数万。女归3,戎色不说4。女遽jù5还钱,乃释然。
1. 适:古代女子出嫁叫做适,也叫作归。
2. 贷:借。
3. 归:这里是回来,回娘家的意思。
4. 说:通“悦”,高兴。
5. 遽:急,仓促。常见的还有“就”的意思。
王戎的女儿嫁给裴頠,曾向王戎借了几万钱。女儿回到娘家,王戎的脸色就很不高兴;女儿急忙把钱还给他,王戎这才心平气和了。
【俭啬二十九7】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1溢不散。涉2春烂败3,都督白4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1. 盈:满,充满。
2. 涉:到。
3. 败:破旧,衰落,腐烂。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是类似的意思。
4. 白:说,告诉,讲述。
王丞相(王导)俭朴节约,帐中的甘甜的水果堆得满满的,也不分给大家吃。到了春天就腐烂了,卫队长禀报上来,王公命令他扔掉,说:“千万不要让大郎知道!”
【俭啬第二十九8】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陶公雅1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啖薤2xiè,庾因留白。陶问:“用此何为3?”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
1. 雅:平素,向来。
2. 薤:又叫藠( jiào)头,,荞头。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中空,开紫色花,地下鳞茎狭卵形,可加工成酱菜。干鳞茎可做药材。鳞茎肉质白色,质地脆嫩,有特殊辛辣香味。
3. 何为:做什么。
苏峻叛乱时,庾太尉向南逃跑去见陶侃,陶侃向来很赞赏并重视他。陶侃本性节俭吝啬,到吃饭的时候,给他吃薤头,庚亮顺手留下薤白。陶侃问他:“要这东西做什么?”庾亮说:“仍旧可以种”。于是陶侃极力赞叹庾亮不仅风雅,同时有治国的实际才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